关于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教授等涉嫌剽窃的记者调查

作者: 时间:2012-08-10

        学术界又一起“剽窃”事件风波乍起。这次被指控“抄袭剽窃”的,是曾于2002年在中南海作过辅导报告的宪法学家周叶中。但这起“剽窃”风波似乎与以往一般“剽窃”案情节不同。在指控者列出周叶中新著中至少36处有剽窃嫌疑的段落之后,周叶中表示,造成此次事件原因在于,其著作原本标明引用出处的注释,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删除;而这些注释之所以被删,是因为指控者王天成的“身份”。  

博导“博盗”?  

     2005年11月23日,一篇题为《博导,还是“博盗”?———武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和学生抄袭剽窃纪实》的文章出现在新语丝网站,文章作者王天成指称,法学教授周叶中与其学生戴激涛在两人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中,抄袭了他在数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论共和国》和《再论共和国》。  

    王天成称,经过核查,《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共四章、268页,外加前言、后记,除了读者可以不看的后记以外,从前言到最后一章,每一章都抄袭、窃取了我的文字。被抄袭、窃取的文字,成为周先生等的立论基础、阐释对象和贯穿在全书的一根主线”。  

 

    王天成在“不完全查验的基础上”摘出36处构成“抄袭剽窃”的段落,约四五千字,一一列出,并认为这“已经构成‘博盗’”。  

    被指控“抄袭剽窃”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由周叶中与其学生戴激涛合著,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并被纳入“法学名家经典系列丛书”之中。  

周叶中称,该书是国内研究共和主义的第一本专著。这一点,王天成表示认同。“共和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王天成说。  

    王天成,1989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2年10月曾在北大法律系任教。现为北京正本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 他自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共和”这一课题,虽然“离开法学界多年”,但“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并于1999年写成共计四万多字的两篇论文《论共和国》和《再论共和国》,在网上流传。目前同时在网上流传的还有他的《三论共和国》和《四论共和国》。 而《论共和国》一文,则被收录在一本名为《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的书中,于2003年1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记者核实了王天成列出的36处有抄袭嫌疑的句子和段落,有些确实雷同,有些甚至只字不差。其中最长的一段达300多字,只是改变了少量词句。  

    在另一段约200字的雷同段落中,王天成的论文中以“1、2、3”来标示早期混合均衡政体思想家眼中民主的三个重大缺陷,而在周叶中与戴激涛的著作中,除将阿拉伯数字的标示改为“其一、其二、其三”之外,只字不差。  

   有意思的是,在王天成的《再论共和国》一文中,在“法治主义则可定义为以体现个人尊严和个人自由的法律即限制政府权力的主张和做法……”一句中,误加了一个“即”字;而在周叶中二人的著作中,用了同样的病句。“他们也跟着我错了。”王天成说。  

    这篇文章同时在学术批评网刊出。该网创办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表示,就王天成列出的36处证据而言,可以认定抄袭事实成立。  

时间:2005年11月30日        作者:包丽敏(《中国青年报》记者)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